金融时报:绿色转型不断推进 再“碳”新路有何高招?-国际云顶yd4008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信息披露、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境内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8万亿元,绿色债券存续规模约1.9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上海清算所董事长马贱阳表示。

    “中国绿色金融取得很多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绿色金融发展还遇到很多挑战,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地方。”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只有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发展绿色金融,更好地为中国“双碳”目标、为绿色低碳转型服务。他具体列举了发展绿色金融当前存在的五个不平衡:绿色金融的资源总量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和绿色金融的实践活动之间存在不平衡、绿色金融体系方面存在不平衡、绿色金融结构方面的不平衡以及绿色金融服务对象方面的不平衡。

    对于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安联投资首席财务官托马斯·辛德勒(thomas schindler)介绍了该机构的一些做法,如建立新兴市场的气候基金,通过发行贷款给投资人,让他们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私营企业对绿色投资领域的风险容忍度。

    从碳市场发展来看,全国碳市场从启动之初距今已接近三年。其管控的碳排放量占我国整个排放量的70%,也是我国碳定价体系建设的主体。不过,尽管控排规模居世界首位,但被寄予厚望的全国碳市场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碳市场以履约为主要动力,政策驱动的特点非常强,且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没有卖单只有买单,或者卖单很少的情况。此外,市场上80%的成交是大宗交易,延续了“二八现象”。

    屠光绍表示,下一步,可以从行业扩容、投资人扩容、工具和产品扩容的方向来考虑“激活”碳市场。例如,以更多的市场参与带来市场交易流动性;推动金融工具在碳市场中的运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发挥撬动和引导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在多位与会嘉宾看来,金融有望成为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全国碳市场尚不允许金融机构直接参与,但围绕碳市场的金融创新早已启动。“国泰君安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历史超过十年。目前我们可以提供碳现货资产的交易、碳减排量的购买交易、碳回购的交易、碳抵消综合和配额对减排量置换交易等碳金融服务。”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健表示。

    此外,朱健提出,金融机构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据其介绍,国泰君安已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基于上海市碳排放配额的抵押融资和碳排放余额的处置交易达成了合作,银行可以为重点减排企业的碳配额提供质押融资,国泰君安对处置交易和定价提供配套服务,从而帮助重点碳减排企业更好地盘活碳资产。

    马贱阳从大宗商品清算功能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相关情况。“上海清算所依托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架构与实践经验,协同各方合作机构,推进清算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对接机制、碳市场服务上线,同时,积极开展跨境轻结算服务以及中国核证资源减排量ccer等其他绿色资产轻结算服务探索,助力中国碳市场长远有序发展。”他表示。

    链接:

网站地图